安庆第一中学介绍

学校简介 学校名流荟萃,桃李芬芳。知名教育家王星拱(后任武汉大学校长等职)、杨亮功(后任台湾大学校长等职)、程演生(后任安徽大学校长等职)、李光炯(曾创办安徽旅湘公学)、孙闻园、程勉等先后任校长,李则纲、孙养臞、徐天闵、邓达澄、沈兰渠、杨明高等名师曾执教于此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、著名学者胡适、高语罕等曾为师生讲学。创办近百年来,培养学子32300余人,其中建国54年来,就达24000余人。在遍及海内外的校友中,一大批成为各界名流。彪炳史册的革命家,军事家有: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延年,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,“八一”南昌起义任南昌城卫戍司令兼政委彭干臣,创建东满抗日根据地并任东北人民军第二军军长童长荣,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等。 学校现有初高中57个教学班,学生3500余人,教职工200余人,其中特级教师6人,高级教师68人,有14位教师担任省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、理事等职,市学科带头人14人,获得国家、省、市优秀教师及各种荣誉称号的教职工达百余人次。学校被命名为“省文明单位”、“省花园式单位”、“省绿色学校”。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遵循教学规律,我校先后接待过美、日、英、德等十多个国家学者和友好人士的来访与讲学。 历史沿革 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,前身为1906年(清光绪三十二年)创办的安徽全省师范学堂,学堂由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倡议主办,首任监督为桐城派后学大师姚永概。后经分合变迁。先后易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、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等,至1956年始定为今名。1959年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,1988年确定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学校,1999年确定为省示范高中,2001年确定为全省高中理科实验班承办学校。1958年,毛泽东主席亲临学校视察,是毛主席视察的唯一一所中学。 学校典故 凡在安庆一中学习、工作过的人,有谁会忘了校门口那棵苍翠遒劲的罗汉松呢?它如一位慈祥长者,于晨曦夕照间,日日守望着这方教育园地;又如同一个来自时间深处的使节,翻开泛黄的书卷,用深沉而缓慢的声音向人们讲述着一中百年来的沧桑巨变。近百年来,一中校园已有过几番变化,而罗汉松依旧挺立门前,迎接从四方归来的校友。在校友们眼里,罗汉松是一中的标识,他们依靠罗汉松找到母校,也寻回了他们如诗如画的青春年华。 但是,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植松者就是安庆一中第九任校长、教育家、发明家王慧泉先生。先生名立权、慧泉是字,为安徽怀远人,生于1888年,1911年毕业于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,其后执教于凤阳公立模范学堂及凤阳一高。1919年左右,慧泉先生应省立一师(今安庆一中)的邀请来到安庆,1923年任一师校长,历时两年。罗汉松便是先生此时所植。 慧泉先生植松时的情景已不可探寻,数年前安庆胡氏家族的一位名演员——胡浩老人曾回母校,提到植松时他和孙闻园先生在场。只可惜,打算向胡浩老人请教时,竟得到老人已骑鹤归去的消息。历史渐渐消失在这一代人离去的背影里了,只有罗汉松发出细碎的风语,似乎在告诉后人慧泉先生的那番苦心——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 二十世纪上半叶,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因孱弱而悲哀、而奋起的年代。数十年里,整个国家都处在不停斗争、不停变化中,无数热血青年四处寻求强国之路,慧泉先生也是其中一位。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,他不是那种站在台上奋臂疾呼的鼓动家,更不是躲进小楼读书诵经的书生,而是沉稳有为的实干家。 慧泉先生是一位进步的教育家,他先后在凤阳、安庆等地的多所名校担任教师、教导主任、校长等职,1925年还应邀进教育厅,先后担任省专科视察、省视学等职、其间曾阻截当局对进步学生之蠢动,凤怀人士莫不崇敬先生之胆略胸怀。他还翻译英国人耶戈的《无机化学》作为讲义,并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,但因日寇入侵未果。慧泉先生为教育事业奋斗了整整一生,从安庆医职(今安庆卫校)退休那年他已是70高龄。 同时,慧泉先生还是一位实业家和发明家。他一边教书,一边利用特长研制有利于民生的器械。他所发明的“慧泉电疗机”获得巨大成功,不仅震动科教界,在市场上也受欢迎。国民党政府农商部特颁褒奖令给他,并发专利执照。慧泉先生提倡科学、振兴祖国之举,为当时教育界人士所敬佩。1919年,省教育厅厅长董嘉会在凤阳视察时对慧泉先生甚为嘉许,誉为“淮北校林模范”,并报请教育部颁奖章一枚。 “五四”运动后,民族意识日趋强烈。慧泉先生领着贫寒学生研制粉笔、电池等应市,以抵制洋货入侵。产品商标是一只有力的拳头,取反对列强经济侵略之意。抗战初期,慧泉先生执教于国立八中。该校有十个部(分校),纵横几百里,师生数千人。教学与生活用品非常紧缺。于是,慧泉先生就地取材,创立了“八中工厂”,产品达十余种,不仅供应师生,还行销湘川黔边境,缓解了当地人民物质匮缺之苦。 抗战胜利后,慧泉先生受友人之邀再回安庆,同时担任六邑中学和安庆医职教导主任。解放后,先生年逾花甲,仍在安庆医职教授《药物分析化学》。五十年代,他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,被特邀出席安徽省第一、二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。1968年10月逝世于淮南,享年81岁,遗有诗词50余首,编为《阿平白水山人诗钞》。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00余亩,建筑面积27673平方米,分校468亩。教学设施日臻完善,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,校容校貌焕然一新。校大门、教学大楼、科学馆、图书馆、校史馆等建筑造型典雅,树木、花圃、假山、喷泉相映成趣,作为古志见证的夫子庙、罗汉松风韵犹存。环境优雅,学风纯朴。学校被命名为“省文明单位”、省花园式单位、“省绿色学校”。学校以“严谨、文明、勤奋、求实”为校训,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,办学规模、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,多次受到国家、省、市表彰,先后荣获“全国教育实践先进集体”、“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”等称号。先后接待过美、日、英、德等十多个国家学者和友好人士的来访与讲学。学校坚持“教育要面向现代化,面向世界,面向未来”的发展方针,贯彻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,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,走“一体两翼”发展道路(一体指本部,两翼指新华中学和开发区分校)。全校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,以争创全国示范高中、举办百年校庆为契机,加速本部和开发区分校的建设步伐,为学校下一个百年辉煌奠定良好基础。 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,遵循教学规律,注重素质教育。全面发展打基础,发挥特长育人才。教育教学质量堪称一流,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茅,学生多次荣获得省理科、文科状元。学科竞赛硕果累累。1992年,高二学生何斯迈荣获第33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,为祖国争得了荣誉。学校现有高初中57个教学班,学生3500余人,教职工200余人,其中特级教师4人,高级教师68人,有10位教师担任省学科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理事长、理事等职,获得国家、省、市优秀教师及各种荣誉称号的教职工达百余人次。 学校荣誉 19世纪到20世纪初 1953年学校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装备的14所中学之一。 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、中共安徽省第一书记曾希圣、省长黄岩、安庆地委书记许少林、市委书记方振华的陪同下亲临我校视察,这是他生前唯一一次视察中学。 1959年6月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省重点中学之一。 1975年学校获“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单位”称号。 1975年校团委被评为市“新长征突击队”。 1977年9月12日省委书记万里同志来校视察。 1978年被批准为全省首批办好的二十二所重点中学。 1978年学校出席教育“先代会”。 1980年省体委授予我校“全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”称号,国家体委向我校发“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”奖牌。 1982年学校被评为“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”、“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”。 1985年再次被评为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”,被团中央授予“活跃中学生活先进学校”。 1986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、花园式单位。 1987年被评为“暑假青少年学生教育工作先进集体”。 1987年被评为“省电化教育先进集体”。 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学校。 1989年被评为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1989年被评为团中央授予“全国实践先进集体”称号。 1990年被评为“省先进财会工作集体”。 1991年校工会获“开展民主管理先进单位”。 1992年校工会获“建设教工之家,达标创造活动”一等奖。 1993年被评为“省花园式学校”。 1994年校工会荣获“市基层工会先进职工之家”。 1995年校图书馆被评为“安徽省中学图书馆先进单位”。 1997年1月学校参加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成立筹备会,受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”衔牌。 1997年5月8日被市爱委会评为“安庆市卫生先进单位”。 1997年6月27日受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“十面红旗之一”,即“红旗基层党组织”。 1998年3月被评为“市文明示范窗口单位”。 1998年6月被市委评为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 1998年被评为“省模范职工之家”。 1998年9月19日被省政府命名为“省先进集体”。1998年7月被全国青少年“爱祖国 讲文明”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“特等奖”。 1999年6月被市委评为“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”。 1999年11月荣获省、市“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”优秀组织奖 1999年被评为大观区“安全文明校园”。 1999年被评为 “省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”优秀组织鼓励奖。 1999年校合唱队获“市区中小学生世纪之秀文艺汇演二等奖”。 1999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。 21世纪至今 2000年被命名为第四届省级文明单位。 2000年被评为安庆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学校。 2000年被评为“安庆市优秀安全文明校园”。 2000年“四网合一”工程获校园网络技术开发研究科学技术进步市二等奖。省科技进步四等奖。 2000年被认定为安徽省电教设备一类达标学校。 2000年被命名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。 2000年市教育系统教职工岗位技能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。 2000年确定为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。 2000年获安庆市参赛省九运会贡献奖。2000年我校“‘四网合一’校园网络技术开发研究项目”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。 200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“省理科实验班”承办学校。 2001年教工合唱团获全市“党旗颂”歌咏比赛二等奖。 2001年“GLOBE学校”获第六届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二等奖。 2001年校代表队获安庆市中学生计算机(编程)竞赛高中组团体一等奖。 2001年民盟支部荣获民盟安徽省先进基层组织奖。 2001年校田径运动队获安徽省首届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。 2001年“中学生团校”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授予“安徽省优秀中学生团校”。 2001年校教工代表队获市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鼓励奖。 2001年获安庆市建党80周年“心中的歌献给党”专场演出优秀表演奖。 2002年被命名为第五届省级文明单位。 2002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命名为“贯彻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》优秀学校”。 2002年获省中小学生“讯飞杯”电脑制作活动最佳组织奖。2002年获省中学生计算机竞赛高中组二等奖。 2002年获市第十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团体第一名。 2002年荣获安徽省经济文化系统安全保卫工作集体三等奖。 2002年安庆市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高中组团体一等奖。 2003年3月安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我校“花园式单位”称号。 2003年5月被市环保局、市教育局评为“安庆市绿色学校”。 2003年5月 校团委被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评为“全省五四红旗团委”。 2003年8月教育部授予我校为“《中学数学实验教材》高中实验基地”。 2004年4月5日中共安徽省委、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我校第六届“安徽省文明单位”称号。 2005年被评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5年获第二届省级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女子团体第一名 2005年获第二届省级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团体部分第二名 2005年获第二届省级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5年获安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5年获安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男子团体第一名2005年获安庆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女子团体第一名 2005年获市“九洲杯”台湾知识竞赛“优秀组织单位”荣誉证书 2005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 2006年被评为安徽省第七届文明单位 2006年荣获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状 2006年被授予“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生源基地”称号 2006年被评为“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单位” 2006年被评为安庆市“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先进单位” 2006年获中央电视台“第二起跑线”优胜者奖杯 2006年获安庆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学生(高中)团体金牌第一名 2006年获安庆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学生(高中)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6年获安庆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学生(高中)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6年获安庆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学生游泳比赛团体总分第二名 2006年7月被评为市级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 2006年8月5日荣获第三届21世纪全国初中生写作大赛集体奖 2006年8月5日荣获首届全国中学生文学社接力赛总冠军2006年10月获安庆市“一品天柱杯”乒乓球赛(男团)第六名 2006年11月获安庆市教育系统教职工乒乓球比赛团体第一名 2006年获“中国石油杯”安庆市青少年航模锦标赛中学组电子制作团体总分第一名 2006年获“中国石油杯”安庆市青少年航模锦标赛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六名 学校被评为2006年度安庆市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被评为2006年度安庆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被评为2001~2005年度全省档案工作优秀集体 2007年3月被授予“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”称号 2007年3月被评为安庆市师德建设年活动先进集体 2007年6月被授予“四川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学校”称号 2007年5月被评为第二届“中国百强中学” 2007年6月被评为安庆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2007年6月被授予“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”学校 2007年6月被授予“空军工程大学生源基地”学校 2007年5月获“第四批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单位”称号2007年10月获“爱岗敬业、廉洁从教”合唱比赛一等奖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男子团体第一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第一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女子团体第一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第五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初中组团体第七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女子团体第五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女子团体第六名 2007年安庆市城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2007年12月获“市级青年文明号” 2007年12月市直学校“平安杯”男子篮球赛第一名 2007年12月获省十一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2007年12月获省十一届运动会先进单位 2008年1月被授予“北京理工大学生源基地”学校 2008年1月被评为安庆市第二届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1月被评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先进单位 2008年1月校“向未来文学社”获第六届“新作文杯”全国高中生放胆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 2007年8月获首批“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”荣誉称号 2008年4月被评为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 2008年6月校团委获市级“五四红旗团委” 2008年8月被评为安徽省国防生生源基地建设先进单位2008年8月荣获安徽省第三届优秀校报校刊评选安徽十佳 2008年获安徽省“安联杯”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中组集体三等奖 2008年11月获安庆市“尊悦杯”中学生消防知识竞赛一等奖 2008年11月被评为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 2009年1月获第七届“新作文杯”全国高中生放胆作文大赛最佳组织奖 2009年6月被评为安庆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学校 2009年被评为第三届“中国百强中学” 2009年6月获安庆市大型第三套广播操表演奖 2009年安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 2009年复旦大学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杰出表现证书 2009年安庆市区中小学“祖国万岁”歌咏比赛二等奖 2009年10月“安庆十大感恩品牌” 2009年11月被授予“西安交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”学校2009年12月被评为全国语文特色学校(A类) 2009年12月安庆一中网站获安庆市首届优秀教育网站评比一等奖 2009年12校田径运动场被评为中国田径协会合格田径场地(Ⅱ) 2009年12月获“安庆市首届先进教研室”称号 2010年1月我校“向未来文学社”获市级优秀中学生社团称号 2010年1月我校“模拟联合国”社团获市级特色中学生社团称号 2010年4月被授予“电子科技大学优质生源基地”学校 2010年4月我校被评为“2009年度全市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” 2010年4月我校获“大观区2009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” 2010年4月校团委获市级“五四红旗团委” 2010年6月20日,我校入选全国“中学百年名校”。 2013年获得“北大校长实名推荐资格”。 考棚旧址 不久前老城闲人一篇关于龙门口的文章,勾起了我对一中内考棚旧址的回忆。从1951年到1993年,我在龙门口住了42年,大致前十年作为教师家眷和读书学生与一中零距离接触,后来则搬到与一中仅一墙之隔的小巷内。龙门口留下我太多的“朝花”,“考棚印象”应是最灿烂的一朵,是“夕拾”的时候了。 刚到一中(那时称安庆高中)时,我才五岁,就知道教师住的四合院东墙外有个小池子,面积约半亩,可谓“半亩方塘”,池上有一石桥,尽管显得残破发黑,但石栏上仍可见精美的雕刻图案。池四周为青石驳岸,石缝中年年有皮树顽皮地生长着,仿佛要告诉人们什么。池水最初尚清,是“师娘”们的洗衣处。水面离岸近一米,池水据说很深,后来逐渐淤塞。池和桥的南头被一堵墙封死,池北岸有片空地,不知谁种了菜,空地后又被墙封住。听大人说,这桥是“状元桥”,要想考状元,先得经过这桥。孩提的我对这方塘石桥百思不得其解,后来才知道,这是泮池,是考棚的一个标志性建筑。 1954年大水之后,海校(现安师院所在地)搬走了,当时传说为扩大办学规模,一中要搬过去,但不知道何故未搬成。后来一中校长鹿钟毓向上级要被外单位占据的泮池后建筑,据说很费了一番周折,方将泮池北面围墙打开,学校扩大了。记得我第一次走进那块陌生的场地是一个阴沉的周日,原来,泮池后有一座很宽的大牌坊,接着上十多道台阶进入一座残破旧但不失壮观的建筑。建筑呈三合院,南边一排两边还有耳房别院;东西两厢都是木门木格窗,并有木柱走廊,木头上油漆均已脱落,只剩下灰褐色;屋上的瓦已残缺不全,瓦缝中有长长的草;三合院中场地为青石铺就!石缝间杂草丰硕有喧宾夺主之势。但正中间一条平整的石路仍很显眼;早听说北边正殿毁于日本鬼子轰炸,但仍可见正殿明显高于其他地方,殿前石制栏杆、台阶保存完好,正中斜坡上有二龙戏珠和云纹图案,架子很像金銮殿上的帝座。当时我想像不出这是什么地方,也不知道鹿校长为何不惜口舌要了这么个地方。若千年后,我知道了那正殿是供奉孔圣人的地方,难怪百米之外的街道叫“近圣街”了。对考棚旧址的第一印象,回忆起来,感觉如同韦应物的两句诗:鸟下绿芜秦苑夕,蝉鸣黄叶汉宫秋。 与“考棚”见最后一面,是1963年春一天晚自习后。那时考棚已是住宿生宿舍,我与几个同学一道去那里找班长。虽然考棚房屋明显修 了,但整个格局依旧。那晚月色溶溶,花荫寂寂,我独自站在院中,深切感到一种神秘,一种神韵,令我神迷心醉,我想我以后应常来这里欣赏月色,可惜不久“左”风就将我吹进了大墙,那晚一别,竟是永诀。 不久前,为了写这篇文章,我再次去了一中,但见泮池早填土盖了教师宿舍,池边空地上是颇有来历的图书馆,后面是新建的校史展馆,再后面是行政办公楼。尽管校史馆古色古香,但与考棚的徽派建筑风格大相径庭。考棚与我的童年和青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。 谈起一中考棚,不得不说几件相关的事。 综合一些资料看,一中内考棚是院试(省级考试)地,考出的是秀才(举人要到南京考),府考考棚则在四中(明伦堂是正殿),两个考几乎处于同一中轴线上,这是巧合,还是另有用意?桐城文庙是县考考棚,建筑格局是一样的,只是一级比一级更宏伟。桐城文庙如今光彩照人,想想四中和一中内的考棚,令人黯然神伤。 1896年,一个17岁的青年走过泮池上的石桥,在我熟悉的考棚内考上了秀才,正是这位封建科举制度下诞生的秀才,后来成了埋葬整个封建制度的伟大掘墓人,他就是陈独秀。1958年,泮池边、牌坊下,搭起了小高炉炼铁,毛泽东来了,他可能没想到,这是他老师考秀才的地方。文革中,一中和全国一样,要建“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”,地点选在考棚前,好在这股“神”风很快被毛泽东本人制止了,一中的“万岁馆”成了今天的图书馆。几十年来,成千上万的学子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,上纳日月之精华,下汲先贤之灵气,年年考出好成绩,我想这是最可以告慰包括陈独秀在内的所有先贤的。 名人辈出 综述 1959年确定为省首批重点中学,1988年确定为国家教委直接联系的学校,学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是安徽学生反帝爱国斗争的主要策源地。1919年“五四”运动以来安徽省的一系列爱国学生运动,如震惊全国的“六二”学潮、反曹锟贿选,均发轫于此。1921年,该校进步师生筹建的安庆社会主义青年团,是全国最早的17个地方团组织之一。 1923年,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派柯庆施来安庆,创建了以该校学生为主体的中共安徽、安庆最早的党组织。革命家郭沫若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,写下著名的讨蒋檄文《请看今日之蒋介石》。 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、工程院院士(原称学部委员)有:“中国计算机之父”的慈云桂,历史学家徐中舒,超导理论专家吴杭生,地质学家汤中立,古生物学家、地质学家许杰,金属物理学家宋家树,有机化学家刘有成等。 此外还有:海军航空兵政委、中将单大德,中宣部副部长王惠德,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,湖北省常务副省长周坚卫,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董事长耿昭杰,多次打破世界跳伞纪录的吴绍裘,等等。他们都曾就读于该校。 知名校友 慈云桂 慈云桂(1917.4—1990.7)电子计算机专家。安徽桐城人。 1937年该校高中肄业。1942年毕业于湖南大学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、教授,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委员。长期从事无线电通讯雷达和计算机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专用数字计算机样机、我国第一台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441B—I型、441B-Ⅱ型、441B-Ⅲ型大中型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,促进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。研制成功200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计算机151—3/4型。 领导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亿次级巨型计算机,进入了国际巨型计算机的研制行列,使我国计算机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在设计研制上述各种计算机过程中,一直担任总设计师并负责技术抓总,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、新的技术途径和决策,及时解决各种难题,做出了重要贡献。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(学部委员)。 徐中舒 徐中舒(1898.10—1991.1)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,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。安徽怀宁县(今属安庆市)人。1914年考入不收学费的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因入学考试成绩突出,直接插入三年级就读。在“一师”学习的三年中,国文教师胡远浚给了他极深的影响,使他对桐城派古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,从而奠定了一生的学业基础。1916年他从一师毕业后即任教于一师附小。1925年北京清华学校创办国学研究院,他毅然报考,成为首届三十八名新生中的一名,师从当时中国第一流学者王国维、梁启超等。1926年,他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毕业后,先后执教于合肥第六中学、上海立达学园、复旦大学和暨南大学。1929年受聘到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任编辑,两年后改聘为研究员。在史语所工作期间,他曾兼任北大历史系教授。1937年任教川大历史系,直至去世。1956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教授,并先后兼任过西南博物院院长、四川省博物馆馆长、四川省文管会副主任等职,多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、全国人大代表,还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、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等职。他先后培养出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十四名,博士生六名。他撰写出四十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,并主持编写《殷周金文集录》、《甲骨文字典》、《汉语古文字字形表》等一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。1979年任国家大型科研项目《汉语大字典》主编。他论著逾百种,数百万言,主要学术观点反映在《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》、《先秦史研究》和《论巴蜀文化》等书中。老友周谷城先生赞“先生学问,博大精深,著作创造,精密绝伦。讲学授徒,七十年整。影响所及,遐迩咸钦。” 吴杭生 吴杭生(1932.2——2003.12.4) 超导理论专家,中国科学院院士,安徽桐城人。1950年该校高中毕业。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。1956年北京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,同年留北京大学任教。1976年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工作。现任系学位委员会主任。长期从事固体理论研究,在固体物理界享有较高声誉。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过六十余篇论文,其中《超导临界温度理论》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、中国科学院1978年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。现正从事“高TC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机制”的重要课题研究。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。 汤中立 汤中立(1934.10—— ) 矿产勘查专家,矿床学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。安徽安庆人。1952年毕业于该校高中。1956年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赴地矿部甘肃省地矿局祁连山地质队工作,历任工程师、总工程师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等职,先后受聘为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、西安地质学院、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等高校兼职教授和教授,荣获甘肃省先进科技工作者、优秀专家、全国地矿系统劳动模范,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工作,是中国镍都——金昌市的开拓者之一,其主要贡献是发现了金川镍矿,并提交第一矿区大型勘探基地,还以新的观点和推断发现了第二矿区深部隐伏富矿体,使金川一跃为世界第二大铜镍矿。作为甘肃省黄金产业的开拓者之一,他主持制定了以找黄金为主的勘查规划,为使甘肃成为我国重要的产金省作出了贡献。他也是我国“镁铁岩、超镁岩及岩浆硫化物矿床”的主要研究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。撰有论文、专著100多万字,译著数十万字。其代表性论著有《中国主要镍矿类型及其与古板块构造的关系》、《中国主要镍矿类型及其与古板块构造的关系》、《中国硫化镍矿床类型及其成矿模式》,专著有《中国镍矿床》等。宋家树,(1932—— )金属物理学家。籍贯安徽舒城。1948年毕业于我校高中,1954年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,1958年该校研究生毕业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委员。50年代从事高温合金及金属强度研究,取得不少成果。之后,在特种核材料应用研究这一科技领域中进行了长期的开创性的研究,有不少创造发明。曾参加第一颗原子弹、氢弹的关键部件技术的攻关,为发展我国核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为此曾获多项国家级奖励。从事新材料及能源领域发展战略和军备控制方面的研究。曾应聘参加国家高技术计划,科技攻关及新材料应用研究计划的编制工作。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(学部委员)。 刘有成 刘有成,(1920.11.6—— )有机化学家。安徽舒城人。1938年春起就读于我校高中部,194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。1948年获英国利兹大学有机化学系博士学位。曾先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兰州大学化学系教授。中国较早从事自由基化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之一。在脂族酰基过氧化物,碳─碳键新型引发剂,氮氧自由基的单电子转移反应, 维生素C、E等生物抗氧化剂,用氧铵盐制备吩噻嗪等自由基正离子及其结构与性能,运用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研究自由基和电子转移反应机理,辅酶NADH模型还原反应机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。曾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、1986年和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。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(学部委员)。 许杰 许杰(1901—1989),古生物学、地质学家。安徽广德人。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。曾在我校执教,后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,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、研究员。毕生研究古生代重要化石门类笔石,确立了中国南方含笔石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,对中国南方奥陶系、志留系笔石相地层时代划分起了先导作用。对三角笔石生物体进行微细结构研究,解决了国际古生物界百年来未能解决的三角笔石形态结构、分类及演化方面的问题。通过早年的地质和矿产调查,尤其是50年代以来担任地质部副部长、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等领导职务,对中国地质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。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(学部委员)。 陈鲸 陈鲸(1940.11.17 -) 。58届校友,中国工程院士。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。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。1963 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,获学士学位。曾任低截获概率信号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。现任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、博士生导师。 陈鲸同志长期从事空间目标监测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。获199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主持首套空间目标监测系统的研制,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参与主持研制的国外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数据信号接收处理系统。2005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 校园环境 安庆市第一中学地处安庆市区繁华地段,但学校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隔断了市井的繁杂,为学校的教学环境 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。历史的厚重感在学校的建筑建设和校园风光上体现的淋漓尽致。

安庆最新教师职位招聘信息



分享到朋友圈
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